部队给另外安置一处住处,不然她就要带着两个儿子另过。
高伟在面对自家弟弟与妻儿两边的选择,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妻儿,而在高父的传统思想里,高伟是长子,又是他从小带在身边教学的,感情自然也就深厚一些。
而小儿子自小是老爷子教养,文学造诣也不是很突出,性格还很跳脱,最后还偏偏弃文从武,他深感小儿子丢掉了高家的家风与骨气,一去就是八年,父子感情也就很是淡薄,两个儿子相较,他自是偏向大儿子的。
至于另一个长辈高母,性格温婉,也是出身书香世家,自小也是饱读诗书,几乎是按照古时大家闺秀那般教养,保留着老旧的思想,自然是以夫为天,三从四德。
高母心中是偏疼小儿子的,她虽性子温婉绵软,但她心中明白,小儿子也是为了高家,适才毅然离家进入部队奋斗,每个月按时寄回津贴,贴补家用,可以说,这个家算是靠小儿子的津贴支撑过来的。
但高父骨子清高,不理俗物,对此不屑一顾,高伟又是以苏娟为主,每个月的寄回来的津贴,都被苏娟给收了起来。
对于大儿媳妇的闹腾,高母也是深深的无奈,两个孙子大多时候都是她在带,付出的感情自然深厚,虽不喜大儿媳妇,但两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