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淮抓出两沓子合同,“阿发,桦仔,别说我有好处不便宜你们,这是推广一款新的运动饮料合同,签了吧,以后就等着捡钱吧。”
原历史上要到4月,两个多月后健力宝才最终定型,但那是各家缺钱,一个李老板经营酒厂还可以,但一年赚几万有戏,攒多年能攒几十万也有可能。
其他这研究所那研究所的,公家单位对这投资很少,更大原因还是为爱发电,有研究员想填补国内运动型饮料空白才做事。
赵东淮突然砸一千万港币去搞合资企业,砸那么多钱,还只占了49%,以及要求独自负责港濠弯、南韩、岛国的一切营销收益?这简直平地一声雷,能让比酒厂大多了的班子动起来的。
就像一万港币预支稿费丢过去,这才多少钱?一千多美刀,就能让文联领导住作者家里催稿了。
八十年代初中期你能创汇,真是英雄!
这情况下,为了一千万港币,为了和赵导这大投资商拉好关系,多的是人去健力宝那里帮忙。
帮忙的人多了,研发肯定就加速的。
不用等到4月,赵东淮就能拿到属于他要求的健力宝了。
他投资的钱也搞了一条易拉罐生产线的,其他才是港币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