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不够的缘故。
老家那边早就在秦朝就升级到了四个鼓风囊,不但可以使炉子里的氧气更均匀,燃烧更充分,而且也可以提高温度。
更新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让这矮炉开发出两个道,能四线程鼓风,变成黑黑白黑黑,然后就是建设蓄热室。
现在炉温顶多在1200℃,勉强够用,打个剑是绰绰有余,勤快一点还能锻造出百炼钢,顶多就是效率低一些。
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锻造,用的又是熟铁,跟低碳钢情况不同。
冯道夫打算保险一点,降低一下始锻温度,1100℃就开始锻造。
碳素钢的终锻温度约为800℃,保守点,850℃就放进炉子重新加热。
室温下,自然降温250℃所消耗的时间,肯定会比400℃少很多,一次加热留给冯道夫锻打的时间减少,生产效率降低。
受限经验、技术和条件,只能先受着了。
慢一点也比强化失败来的强,短短的也很可爱嘛。
冯道夫判断着火色,看着颜色逐渐由暗红色转至红色,亮度也在逐渐增加。
不同温度火色不同,没仪器就得靠眼力和经验。
“我现在是明白为什么铁匠都喜欢天黑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