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的时候肯定得尽量少制造生铁,于是这个原因也限制了欧洲的炼铁炉的继续变大。
持续优化的结果,就是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和不断生产的卡特兰锻铁炉,然后就是近代冶炼史。
铁匠以前积累的生铁存货,现在方便了冯道夫。
冯道夫左手夹着生铁,不断的擦着熟铁助产钳的表面。
这一步工序非常需要经验。
没有经验的冯道夫,却发现自己似乎隐隐把握这个过程。
这一次比上次锻打熟铁钐刀强烈许多,或者说制钢加成本来就是只有在‘制钢’的时候才能最大化。
原本是战争迷雾,铁匠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哪里有没有擦上碳,哪里擦的有没有多了。
现在有了制钢+150%的玄学金相感应,胚件的渗碳情况就跟开了全图挂似的,冯道夫把控精准多了。
哪里露白蹭哪里。
我就蹭蹭,不深入。
给全身蹭了一圈,留下了自己的碳痕迹,冯道夫满意的夹着胚件放进水里。
滋!
高温的胚件进水淬桶中,瞬间有大量水泡翻滚。
冯道夫死死盯着胚件,玄学感应最大化。
5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