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术的公子哥们才知道:
在古代,门钉主要有三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尤其是到了清朝,规距更严,有明确规定。
如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大门上能使用门钉数量是:“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这叫做“九路七路”。
而再次一级的世子府,包括郡王府、贝勒府、国公府在内,门钉要在亲王能用的数量上,再减去二成,即“七路七路”。
公侯以下,就是“七路五路”,一直到了爵位最低的男爵,使用“五路五路”。
只有当时的帝王,才有资格用“九路九路”,一共八十一颗门钉。
古代人,认为普天之下,“九”这个数字,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
于是,古代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如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普通人家如果随便用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仪式和器物,就会触犯所谓的“僭越之罪”,是要杀头的。
眼前,这扇大门遵循古制,用了“九路七路”的门钉,意味着这座殿宇的主人,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