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花瓶出来,然后,鬼鬼祟祟潜伏到那银杏树边,借助银杏树攀爬上院墙,紧接着,高大的院墙外面伸出两只手,把那用衣服包着的花瓶接了出去,然后,又递进来一个包袱,那黑影接过包袱之后,便从树上下来,返回到了开始拿花瓶的房间。
偷东西!
张卓立刻确定,那黑暗是在把玉皇门的东西偷出去。
垂垂老矣!
看到玉皇门这景象,张卓不禁暗自叹息了一声,刚才的一幕,让他想起了晚清。
清朝中晚期以后,在内忧外患面前,皇帝们顾不得宝藏朱玩,制度监管日渐宽松,这就为太监盗宝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于是很多太监互相勾结,将皇帝所收藏的珍宝拿出去卖掉。为了掩人耳目,就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回古董摊上的假货搪塞。
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帝赏给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清末又流传去了日本,被日本收藏家中村不折所获。而剩余一幅则一直留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