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时期,则是外国的建材超市入驻,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
也不是说谁打败了谁,国外的模式需要调整后才能适应华国的市场。
但不管是家居综合市场,还是建材超市,夏晓兰的记忆里,都是10年后的事了。她现在要搞得就是跳过10年的时间差,跨越街边小店和松散摊位两个时期,直接到了三、四阶段。
一次性搞个大的建材城,几个股东都没有那么多本钱,85年鹏城也找不到合适的经营地点,除非自己修!但自己修,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建材城需要的投资太大了,银行贷款也要抵押的,夏晓兰自己也怕资金链断裂。
要是再开分店,夏晓兰觉得和人民桥这地方规模相当,还算在几人能控制的规模以内。
经过一番思考后,夏晓兰给了白珍珠一个准确的答复:“我们步子不用那么急,一边继续提高现在这家店的销售潜力,一年200万的销售额不是它的潜力,店面的大小我们不能扩张,但我们能请更多的销售,去开发销售市场,被动等客人上门,不如主动去推销。当然,要打开原本闭塞的市场是很难的,但拿下一个大单,提成会让销售们满意的。”
夏晓兰说的是和国有单位抢生意。
公对公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