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侃侃而谈道:''华夏与扶桑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是这样的,早在秦汉时期,扶桑人民就从华夏这里学会了水稻种植和金属冶炼方法,后来养蚕、缫丝、织绢、制陶等技术也传入了扶桑。
扶桑起初没有文字,大约在公元4至5世纪时,扶桑开始使用华夏的汉字音、义、形,创造了扶桑的字母,这是扶桑有文字的开始。
公元5世纪后半期,扶桑国多次出使华夏朝贡。
在隋唐时期,两国文化交流则达到了高潮。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华夏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呈现出高度的繁荣。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不仅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隋唐朝年间,扶桑国共派遣13次遣唐使,有时使团人员多达500人,以及众多的留学生和学问僧,通过学习华夏先进文化,促进了华扶友好和文化交流。
这些人通过学习,对华夏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典章文物有了很大的了解,在华夏学有成就回扶桑后,对扶桑国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改新”改革。
不过宋元时期,扶桑在吸收华夏先进文化,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后,对于中原王朝就不再有憧憬之情,元朝末年的倭寇对元朝进行了多次袭扰,说明扶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