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正文 第452章 社会主义优越性
图书行业,就算是再有名的作家也很难坚持下去。
    到了七十年代,理查德·耶茨不得不边教书边写作,以维持生计。在理查德·耶茨死后他的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被所有书店下架,只有在二手书店最下层落满了灰尘的位置才有可能找到。
    而造就理查德·耶茨如此悲惨境遇的,大概要从他那独特的写作风格说起。
    五十年代被称为米国的
    “焦虑时代”,二战胜利后,米国一跃成为世界的领导者,物质文化高度发达,这样发达的物质文明在米苏对抗的紧张气氛和麦卡锡主义的恐怖阴影下逐渐转变成为米国大众的一种焦虑心理。
    理查德·耶茨的风格以冷酷着称,他用手术刀般的笔法剖析米国五六十年代中产阶级的生活及心理,深刻地批判米国梦的虚假性。
    和同时成名的约瑟夫·海勒相比,理查德·耶茨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是陈旧的、不讨喜的,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明明出了大名,在行业内被饱受赞誉和推崇,结果连出版的都卖不出去,连口饱饭都混不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情况吗?
    林为民说的并没有错,在他看来,理查德·耶茨生错了国度。如果他生在中国,他就是鲁迅那样的作家,是要被供在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