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中关村里只有二十几户农家,乱坟堆一丛丛伫立着。随后,八所大学相继崛起,这条马路终得名
“学院路”,中国科学院的第一批科研院所也在此建成。短短十年时间里,
“科学城”和
“大学城”并立,中关村成为了全国知识人才最密集的地区。1980年,一个叫陈春先的教授级研究员在赴米国硅谷考察后大受震撼,回国成立了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一—bJ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关村成立,科海、信通、四通、联想······到1987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每天到中关村采购的人流量最高达到20万人次,高科技企业多达上百家,这条街上科技公司们的营业收入占hd区社会总收入的37%。
说是高科技企业,除了几家骨干力量之外,中关村的高科技公司当中大部分都是二道贩子,进口国外的软件、硬件向国内企业和个人兜售。
中关村这里如今个人客户很少,大部分都是为了公家来采购的。由于市场经济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中关村乱象丛生,在燕京人口中更是有
“骗子一条街”之称,前两年刚被ZY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