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他完成了《四姐妹》,更是干脆就变成了通俗的味道。
像徐訏这样被香江这座商业化的城市改变风格的作家还有很多,促使这些人做出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
迫于生计!
跟这些作家相比,从一开始就定位清晰的梁凤怡无疑是成功者。再加上她的创作效率和商业头脑,想不发财都难。
梁凤怡的作品在内地属于畅销作品,也有之前的合作,再加上在背后助推的相关部门,国文社自然没有拒绝梁她的理由。
国文社更乐意于捧红梁凤怡这个香江女作家,这其中不仅有相关部门的原因,也因为梁凤怡在内地的走红对于国文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今有资格出版香江、湾岛文学作品的出版社就那么几家,捧红一个梁凤怡,相当于给众多有合作潜力的香江、湾岛作家打个样。
这些年两岸三地的文学交流越来越密切,多了香江、湾岛这两地的作者和作品资源,对国文社也是一件大好事。
谈完了继续出书的事,林为民说道:“梁女士,你也知道,这半年多你的作品在内地受到了相当多读者的欢迎,为广大读者了解香江的风土人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大家对于你这位香江女作家都很好奇。你如果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