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齐王建的至孝。
只是,齐王建做了这一切,却没有跟君王后说上半句,甚至整个齐国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是一个好儿子,却不是一位好的君主啊!”荀子也是叹了口气。
他见过很多君王,有风头无双的秦王,有霸道的楚王,也有昏聩的韩王,但是却从未在这些君王身上见到过一个家人,一个孩子的样子,他们或许是名震天下的明君,但是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个至孝的孩子,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不满足一个孝子尽孝的请求呢?
伏念和颜路也在感慨,若是抛开身份不说,他们很多人都不如齐王建,至少在孝道上,齐王建是齐国的典范。
若是换做春秋之时,齐王建的这种行为,无疑会吸引无数士子前来投效,让齐国成为东方强国,只可惜,齐王建却是生在了纷争不断,霸道为上的战国。
若是春秋之时,伏念和颜路都会放下一切,果断入临淄出仕,只可惜这是战国,他们要为儒家考虑,要为无数的儒家士子考虑。
他们的地位,他们的言行,对儒家的士子影响太大了,若是他们入齐,那么也就代表着儒家倒向了齐国,引发的变动是无可估量的。
所以,他们不能,也无法去逆大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