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以察拉罕脚下的山岭为后盾,布防方式跟雁门关类似;另一部分在前方二三十里外,那里的大片平缓草坡中,也有一处门户。
所谓门户,即为山势相对险峻,通道狭窄,兵力无法完全展开,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之地。
眼下,十多万天元军的主力,并不在凤鸣山,而是摆放在凤鸣山与红叶原的中间地带。
当然,十万大军也没有挤作一团,而是分作了左中右三部分,互有间隔。
这样布置的好处,就是左右两部分,分别距离凤鸣山、红叶原都比较近,可以快速驰援。劣势也不是没有,距离最远的那部分兵马,驰援过来就慢些。
但只要前两部赶到了,六七万将士足以稳定战局。就算不能取胜,也能消耗雁门军体力,等到最后一部分生力军加入,就容易一举反击得手。
阻截雁门军的天元军将士,穿的都是契丹部衣着,打得也是契丹部旗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战后把已经成了傀儡、幌子的契丹王庭,丢给大齐承担责任。
这场战争,只要跟雁门军交手,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会让那支军队跟大齐成为死敌。
天元王庭要统一草原后,才能跟大齐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