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汉代以后建立的潼关,关城在函谷斜道西侧,斜道在关城之外。
究其原因,战国时期的秦国,据有了函谷关,东出就没有阻碍,虽然也有防御作用,重点还是为了进攻。
但函谷关有大战的时候,后勤补给的运输需要经过斜道,颇为不便。
之后天下一统,函谷关废弃,潼关就建在函谷西面,这样便把斜道留给了敌人,大大增强了防御力度。
从斜道佯攻关隘难如登天,如果守城方不犯错且士卒能战,基本不可破。
潼关的重点是防御,保护关中。
齐朝之后天下纷纷,各地形势都有变化,眼下潼关虽然在魏氏手里,但函谷关已经重建,被张京握在手里,而且关隘做了改变,重点就是防御西面之敌。
双方隔着一条函道,算得上是大眼瞪小眼。
如果只是一个张京,魏氏自然不必担心,大军出动之际,魏无羡凭着自身修为,带着众多王极境高手,要破关并不难,就如攻蜀时克剑门关一样。
但大晋的高手们,会坐视魏氏攻占函谷关吗?
既然魏氏高手与赵氏高手相互掣肘,没有开打之前很难确定谁会干净利落战胜对方,还得顾虑杨氏高手掺和,那争夺函谷关就只能靠下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