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大部分村民都入了股。
保守的有入十两银子以下的,敢搏的有把家底子投进去的,家贫的也有入几百大钱的,当然还有部分人太过于谨小慎微观望一番后最终没舍得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胡大娘,本来胡大娘家和白家曾是神树村的贫困双壁,后来白家起飞了胡大娘家依然日子入不敷出。
自打胡大娘在白家绣坊劈线缠丝后,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些,儿子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
为了这次入股,胡大娘破釜沉舟不仅把自己平日攒的零碎铜板全部掏出,头上的银簪子,手腕子上的旧镯子,家里的鸡鸭鹅,全部当了卖了。
粮食留下母子半年的口粮其余的换了银子,就连过年穿的新衣裳也当了。
凑够了十二两银子。
胡大娘咬牙坚信,白三壮这次下南洋能赚钱,她能跟着喝汤吃肉,所以她愿意破釜沉舟。
村里一些本来舍不得投入本钱的殷实人家,看到胡大娘兴致勃勃的劲头,倒是又多添了些本金。
因为胡大娘和白老太太关系好啊,说不得有旁人不知道的内幕,跟着胡大娘的风向走不会错。
胡大娘不知不觉竟然成了村里人投资的风向标。
最大的一笔是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