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几乎顺理成章。
苏澈此刻说这些,和安史之乱没关系。
安史之乱的本质并不是节度使制度的原因。
也不是“非我族群,其心必异”。
唐玄宗任用天下贤才,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
安禄山获得无数军功,可却无法回到朝廷,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封赏。
李隆基在位后期,由于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这导致李隆基不得不加藩镇管理权限来安抚安禄山。
但问题是,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安禄山本没有准备好造反呢,李隆基直接给了他这个机会,给了他这个权利。
加上李林甫的去世,导致对节度使的限制更减少了一分。
杨国忠还把控了上升的渠道,和安禄山的关系越发紧张。
安禄山明白,他这个三镇节度使将会难以善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直接撕破了大唐山河。
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节度使制度很难长久。
此刻李隆基走了下来。
他踱步说着:“如果节度使之制会让地方做大,那就用优厚待遇,解除节度使的大权,将各地军队的精锐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