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张广泗感激得涕泗横流,过了一月重新披挂上阵,全心全意地辅佐傅恒。
全京城都震动了,风言风语不断传出。富察傅恒还不到三十,就力压一众老将成为主帅,虽然他武功方面的造诣极强,但万岁爷会不会草率了些?
怕是不能服众!
不断有人上书弹劾,还有人传出谣言,说傅恒领兵,是皇后娘娘吹的枕边风,堂堂外戚竟有如此造化,这让其他将领情何以堪?
这些水花,都被乾隆和太子联手按了下去。
事实上,乾隆也是有些犹疑的。春和(傅恒的字)乃皇后的亲弟弟,且能力不俗,文武双全,是他最为喜爱的臣子。但领军不是儿戏,春和还年轻,经验不足,锻炼个几年再上战场,岂不是皆大欢喜?
还是永琏劝说于他,或许只有年轻,才能破除旧规,带来前所唯有的胜利。
于是乾隆压下了弹劾的奏章,还处斩了一个当朝哭泣的官员,让太子重新坐镇后勤。从此以后,大臣们噤若寒蝉,伸着脖子,等待着金川那边的消息。
没过多久,乾隆十三年的正月,傅恒率军攻占大金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莎罗奔父子被俘后乞降。
乾隆大喜,在他班师回朝的当日,晋封傅恒为一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