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代。小岗村的分地,推动了包产到户,马胜利的承包推动了企业改革,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倒推了市场化的进程。诸如此类,胡文海也早就已经明白,这是一个“摸着时候过河”的年代。
下面先做出成果来,上面再给个确认。任何改革,开始都是诞生于灰色地带。
巨型总段造船法也是如此,要靠中船自身去搞,这在体制上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只能是下面先做出成绩了,上面看到“可以”,然后再给个名分。
所以就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推广来说,胡文海反而没有什么沮丧的感觉,因为他从来也没把希望寄托在中船的上层上面。
八十年代的中国,总有穷的要活不下去的人或者单位,是愿意为了钱铤而走险,搏上一把的。
只是现在还不到时机而已。
“既然李经理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那就简单了,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胡文海整理了一下思路,不疾不徐的说道:“我手上有一家造船企业,新科重工也就是渤船的民船生产部分。要上巨型总段造船法,渤船的基础是可以的。但巨型总段造船法仍然是建立在传统造船工艺的基础上,传统造船设备仍然是决定造船速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这个李经理也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