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对草书的研究是最少的,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欣赏能力,更何况心中还有张旭肚痛贴原碑字迹的对比,他觉得,这篇作品的笔迹和张旭至少有八、九成的相似,如果真是临摹之作的话,这个作者的草书功力,即便是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对比,恐怕也要排在前5之列
可是,这里边的疑点实在是太多了,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钤印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篇优秀的书画作品,除非是一出世就作为陪葬品,从未现世,否则,如果是传世作品的话,其上绝对不会缺少相应的收藏印章。
而且,如果曾经被一些知名人士所收藏的话,这些人还有可能会在上边题诗或者题跋。就好像著名的“刷屏”狂魔乾隆大帝,经其手收藏的书画,基本上最少都有三、五方收藏钤印,多的,更是多达几十方,最过分的就是其收藏的那幅赝品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还生生在画面上加了多达56处的题诗和考证文字
当然,除了乾隆这种疯狂的举动会有毁画的嫌疑之外,这些钤印和题跋,也都是鉴定一幅传世书画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构成了这幅作品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这篇书法是张旭的真迹,那么绝对不可能只有一方钤印,就算是张旭之后的临摹之作,以这幅作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