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
“这幅画”
有关富春山居图的真伪,在收藏界早有定论,即便李逸运气无敌,眼力无敌,也不可能凭空再变一幅真迹出来。只是这幅画虽然罗果夫不把它当回事,但既然是很早就从国内流失的,那么很大的可能会是一幅很有价值的仿作。
在富春山居图问世600多年的历史上,不但真迹历尽坎坷,就是它几幅比较出名的临摹版本也各有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富春山居图的临摹作品大概有五六个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了牟利,将原作者的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系列的作假手段把当时的乾隆皇帝都给骗了。
据记载,乾隆最先得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子明卷这幅伪作,之后他又得到了无用师卷的真迹。只是,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眼力问题,乾隆坚持认为子明卷才是真迹,还下令将无用师卷真迹当做伪作编入了石渠宝笈次等并命梁诗正书贬语于此本上。现在这两幅画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华夏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另一幅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明朝画家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