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凡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和近乎绝望的心情下线的;从这一刻起,他对于明日的陛见不再怀有什么激动的心情
虽说他碰到的贪腐都是下面的官员所为,并非崇祯的本意,可是手下有这么多祸国殃民的臣子执掌大权,这就是崇祯的原因了。
很多的历史学家都提出论点说:事实上崇祯不该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他比他的父亲和爷爷要勤勉的多,作为皇帝他一直也在挽救这个将倾的帝国大厦;
但陈一凡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在崇祯执掌的十几年里,同样有很多次可以力挽狂澜,至少也可以苟延残喘的时间更长一些;但崇祯巨大到不可饶恕的缺点却致使大明早早的覆灭。
最重要的是在用人上,太多像孙传庭之类的治国能臣被他束之高,反而偏信那些如高起潜之类的小人;致使内不能安外不能攘。
作为最高的掌权者,不能明辨和任用人才,那么他在其他的方面就不需要再提了;皇帝做不到这点就完全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皇帝。更不必说他个人人性格上刚愎自用、任意揣度臣下的缺陷了
许多人都曾经叹息大明在崇祯治国期间有过几次振兴的机遇却没有抓住更多的人将大明亡国的原因归到起义军四起和大清崛起这两件事情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