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37章 又见痕都斯坦(2/5)
热门推荐:
陆羽点了点头。
此前说过,痕都斯坦,一般是指印国北部,清高宗平定疆省后,产于中亚到北印等国家的异国风格玉雕工艺品与远自土耳其所产的玉器大量传入,清代统称其为“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因其器薄如纸,工细精巧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痕都斯坦”玉器均细工碾琢而朗润,正迎合了这种审美。
乾隆曾有宣“苏州专诸巷多玉工,然不如和田美玉痕都斯坦玉工所制者,彼盖水磨所造,花叶分明抚之却无痕迹。”之语。
这件“痕都斯坦”花叶纹碗,以上好碧玉雕琢而成,通体晶莹剔透,琢磨的精致而细腻,碗壁通素,近足处刻卷叶及罂粟花,花心以金丝镶嵌红宝石,将玉碗点缀的精巧非凡,魅力无穷。
两侧对称起卷叶纹,自足直至口沿,外卷而成花蕾状,是为双耳,其刀法流畅自然,刻工细润,将花朵柔弱娇媚之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令人赞叹。
乾隆皇帝曾有御诗赞誉此类薄胎玉碗,“看去有花叶,抚来无迹痕,表里都圆浑,色形若混成。”
可见其珍贵程度。
“观其作工等特点,应该可以肯定是一件清中期的作品。所以,这么一件做工精美,没有一点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