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到了16年三月份。
缓了过来。
开了《淮安》。淮安最初的灵感,就是它开篇的那一段话。
这是我写完的第一部“”。有点不算,散文化很严重。故事不够有逻辑。很多地方都有幼稚的痕迹。
我戏称为“碎片化的叙事”。
那个时候,作者菌总以为,都必须是寄托着什么的。
因此,淮安,我给了它一个渺然的寓意,叫做故乡的失落。
这就是《淮安》的总体思想。
写完《淮安》以后,奈良陷入了一种迷茫。
为什么,有的明明写的毫无内涵科可言,却可以大卖,有的,实际上写的不算很差,但连读者都几乎吸引不来??
这个问题,大概很多初入网文大坑的作者菌都思考过吧。
奈良也是其中一个。
有言曾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但奈良一思考,上帝就会很好奇。
咦——
这个人在干什么?
奈良闭着眼睛,啃着苹果,翘着二郎腿,甩着拖板子,下了一个决定。
抛弃自己的审美偏好,从最普通的读者角度去探寻这个原因。
作者菌一向是一个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