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无疑会给他努力塑造的完美偶像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得不偿失;其二,如果拒绝的消息传出去,那就是柳敬亭拒绝诺贝尔,自古以来。个人对抗官方从来都是吸引眼球的大新闻,在舆论上也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如果他再稍假辞色地斥责两句奖项设定的不公正。对诺贝尔的倾向性问题发表一下看法,基本能将一个有骨气、有个性的少年天才作家形象塑造得举世闻名。”
“如果得奖了再拒绝,不是更有力度?”
“这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了,拒绝被推荐,是把一切不利影响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中,这也符合他一人斗黄河的气质。”
“古庸生单枪挑黄河,莫之余被迫隐退”事件在络上已经定了性。是一次以弱胜强的维权正义战役,但是在这些作协成员,特别是跟黄河艺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老作家们的眼里。古庸生做那些事纯粹是处于话题炒作,是为了求名。
这个络逐渐普及,信息逐渐爆炸的时代,因为年龄差距产生的代沟愈发深刻。在老一代作家眼里。年轻畅销书作者都是一群作品幼稚、矫揉造作、只擅长炒作、懂个屁写作的无知儿。
相反的,新兴的年轻一代作者认为那些传统老作家,统统是老顽固,他们所有的批评,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