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他们是心里想畅销,但又抹不开脸面的典型代表,他们是互相吹捧。彼此发奖状玩耍的可怜虫。
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的发展也果真应了那位中年作家的预言,柳敬亭拒绝诺贝尔提名的事情很快传到上。并以三人成虎、意料之中的姿态发展为“柳敬亭拒绝诺贝尔学奖的提名”。
同样不出意料的是,上的言论果然是一水的赞美。
“不愧是柳敬亭,放眼整个世界,有几个作家能有这种气魄!”
“有骨气!有个性!我喜欢!”
“古大威武,诺贝尔学奖,哪凉快待哪去吧。”
诸如此类。
随之,知道真相的内部人士开始出来辟谣,辟着辟着,就有人开始把矛头转向柳敬亭本人。
“有多大的本事耽多大的名,拒绝诺贝尔学奖?炒作也找个靠谱点的话题。”
这句话自然就是来自那位前辈的告诫,柳敬亭很快转发了这条微型博客,并解释道:“在忙《西游记》新一集的后期剪辑,刚看到这个新闻,提名的确是误传。”
这个回应一方面一定程度遏制了“柳敬亭拒诺尔贝”的传闻,另一方便再次被认为是后续的炒作手段。
“狐狸尾巴终于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