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罚款,谁让他们赚的多。不过,完全不用担心,商人聪明得很,几十年来打通层层关节,让薄册传遍欧陆。业内戏称,这是「二分之一禁/书」。”
凯尔西提着一大摞薄册回家认真研读,又查实了廉价恐怖的有关法律问题。
最后可概括为,法律没有命令禁止,主流文学却将其拒之门外。数十年来,廉价恐怖处在可写、可读又不可说的灰色地带。
然而,越禁越火。
也能确定写廉价恐怖,是目前最适合她的赚钱方法。
伦敦出版社与报社众多,不少人从事文字或媒体相关职业。
凯尔西没第一时间想到写文的原因简单,她很少虚构。
侦破案件的过程足够曲折,面对的人性足够复杂,难得空闲时何必再看虚构的爱恨情仇。
而要她详解犯罪分析不在话下,但要适应维多利亚时期的主流文学,恐怕要摸索一长段时间。
——直到廉价恐怖闯入视线。
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精雕细琢,更需要编辑社的繁琐审查,廉价恐怖故事入行门槛低,需要大量月抛故事。
她过往的办案经验与所学知识成了庞大素材库,还能一手包办书中插画,研究一番叙事技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