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喝汤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开门不久之后就爆满。
因为是专为穷人所设,所以罗老中医的这个堂子非常简陋,几个凳子坐完后,再有来人也没有席位了,因此只能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多数就直接坐在码头的的石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着碗吃。
旅客们一下船,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个跷着脚边吃边聊的食客,久而久之,大家便形象地给这道菜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跷脚牛肉,是一个二碗盛装。先将包包白菜也就是卷心菜去掉叶脉,叶子不能切,只能手撕成块,丢在小竹篓里边,放入牛肉汤中烫熟后垫到碗底;之后再随食客之意,或是牛血,或是牛杂,或是牛肉,或是牛丸,也可每样来一些弄个大杂烩,又装上一个小竹篓,烫熟后铺到白菜的上面,再淋上一瓢肉汤,洒上芹菜末,香菜末和葱花,配上白菜叶脉红皮萝卜制作的泡菜和白米饭,两碗就能满足宽大的食肠。
再到后来,嘉州出了一个姓杨的大厨,对跷脚牛肉汤头进行了多次对比调配后,研制出了汤味更加浓郁的“精汤”。
“精汤”用牛骨、牛油、牛杂、牛肠、牛鞭等熬制而成,在原来汤味十九味中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药